現年95歲的國醫大師、北京醫院主任醫師李文瑞依舊精神矍鑠,筆耕不輟,日常以書畫怡情。在他看來,自己的養生之道就是堅持工作和鍛煉,在動中養生;堅持書法和繪畫,在靜中安神。
工作鍛煉 動中養生
“生命在于運動,動中話養生”是李文瑞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動”有兩個方面,即多工作、多運動?!叭缃裎胰杂薪】档纳眢w、充沛的精力,與堅持從事著書工作和經常運動鍛煉是分不開的。所以說生命在于運動,在動中養生,尤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p>
早在高中、大學時代,李文瑞就確信:為了學業和事業,就必須有健康的身體;要保持身體健康,就必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所以,他每天堅持鍛煉,參加工作后環境有所改變,就制定可行的運動計劃,做到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
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除白天全心全意應診外,李文瑞每晚堅持挑燈夜戰,或讀書學習、搜集資料,或做讀書卡、撰寫書稿?!凹词褂袝r感覺稍有勞累,但在忙碌中能感受到滿足和幸福?!彼f。
進入老年后,李文瑞“并不服老”,為了更好地工作,他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合理安排工作、學習、生活和運動,一直恪守“起得早,睡眠好,七分飽,常跑跑,多笑笑,莫煩惱,天天忙,永不老”的24字養生守則,堅信老年人養生更在于“動”。
李文瑞表示,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散步、慢跑是最理想的運動。當然,能堅持常慢跑則更有益于健康。此外,老年人最怕無所事事,若無事可做或無事能做,則有失落感,自認為將至人生之盡頭,從而加快衰老過程。所以,天天忙碌是老年人養生的最好方式,當然要注意適度?!凹词棺约耗挲g大了,但仍能正常工作的感覺很好?!崩钗娜鹫f。
書法繪畫 靜中安神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繪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文瑞自幼酷愛書法繪畫?!叭松谑兰纫艺\履行自己的職責,又必須講究趣味,日常生活之美可以安頓你的精神?!崩钗娜鹫f。
李文瑞回憶,自己幼年在伯父教導下開始學習書法和繪畫,學習和反復練習趙孟頫書帖,幾十年堅持不懈習練,追求達到書法藝術審美標準“雄偉豪邁、剛勁強健、淳樸端莊、秀麗俊逸、勻整平正”的境界,在書法上下了很大功夫。
在學習繪畫方面,伯父教導他說,單靠刻畫模仿的功夫是不行的,必須發揮智力,通過敏銳的感覺習得?!叭绱瞬粌H要用手描寫磨煉,而更重要的是須從視覺上磨煉。具體而言,多描不如多看,多看不如多想,因為見聞與思考是精神的涵養,摹寫只是指頭局部的技巧?!?/p>
自幼學習、練習書法繪畫,李文瑞的心得是:毛筆的筆鋒能聚能散,可以寫出剛柔、粗細、動靜、頓挫等不同形態的線條。善于書法的人能利用毛筆寫出生動、活潑、剛柔相濟,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李文瑞說:“一幅好的書法或繪畫能夠使人獲得鼓舞、安慰、快樂,使人增長樂觀主義精神和發奮前進的力量。書法和繪畫都是藝術,不僅能供人們欣賞,也能起到養生延壽作用?!?/p>
李文瑞終生以醫為業,在他看來,這是“忠誠履行自己的職責”,而書法、繪畫乃業余愛好,是“必須講究的趣味”。在執醫七十余年中,李文瑞累積了幾百幅書法、繪畫作品,都是業余或假期休息時所作。
談起書畫對人的影響,李文瑞表示,每當他寫字或繪畫時,均在氣功意念下執筆,動筆伊始,頭腦即進入“意念相合”“入靜意守”狀態,精、氣、神三者合而為一。呼吸之深淺則隨執筆之勢的剛柔、粗細、動靜、頓挫而運作,一般情況下是“一氣呵成”。
“每當完成一幅作品,回頭自我品味時,即有如清晨走入松柏竹林之感,‘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神清氣爽,輕輕松松,雜念飛馳天外,可謂心曠神怡?!崩钗娜鹛寡?,這也是他保持精神愉悅的一個訣竅。
?李文瑞臨證治療糖尿病,以益氣、養陰、清熱、活血為大法,其中益氣為主導,養陰為根本,清熱、活血為輔助,四者合用,標本同治,攻補兼施。?李文瑞臨證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強調“中西互參”“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診療理念,根據中西醫各自優勢發揮長處。
國醫大師、北京醫院主任醫師李文瑞臨證擅治糖尿病,本文主要介紹其辨治糖尿病思路。
病因病機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在古代中醫典籍中早有涉及,并詳細闡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機以及治法方藥?!端貑枴て娌≌摗氛撌觯骸暗墼唬河胁】诟收?,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贝藯l概括了消渴病的發生、發展、病因、病機、治則及方藥。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云:“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這些條文詳細論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機及治法方藥,為后世治療消渴病奠定了堅實基礎。
李文瑞結合多年臨證經驗總結,糖尿病主要是由飲食失常、情志失調、房勞不節、先天不足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現分述如下。
飲食失常,臟腑失調:過食肥甘、醇酒、厚味,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功能失司,濕濁內生,積于腸胃,釀久生內熱,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臟腑失調,發為本病。故《素問·奇病論》謂:“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标U明嗜食肥甘之人易滋生糖尿病,即所謂“糖尿病是吃出來的”。
情志失調,五志化火: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氣郁結,郁久化熱,火熱熾盛,上耗胃津,下損腎陰,津液內耗,而為消渴?!鹅`樞·五變》說:“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标U明精神因素對糖尿病的發病有重要影響。
房勞不節,腎精虧損:恣情縱欲,腎之精氣虛耗,虛火內生,耗津傷液;腎虛固攝失權,氣不化水,則消渴而小便反多?!吨T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說:“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燥則渴?!标U明房勞不節,耗傷腎精,致精虧而發為消渴。
先天不足,臟腑內虛:《素問·五臟別論》曰:“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五臟虛虧則精氣不足,氣血虛弱。而五臟之中,脾、腎二臟至關重要,腎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精,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腎二臟調攝失宜,終致精虧液竭,氣血耗損,發為消渴。故《醫貫·消渴論》云:“人之水火得其平,氣血得其養,何消之有?”闡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攝失宜也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型論治
李文瑞根據現代中西醫對糖尿病的認識和研究進展,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可將無明顯慢性并發癥的Ⅱ型糖尿病分為氣虛(夾濕)、陰虛(夾熱)、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四型論治較為合適。因瘀血貫穿于糖尿病整個過程,故在各型中適當加入活血化瘀藥物有助于提高療效,防治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氣虛(夾濕)型
主要表現:神疲乏力,短氣,自汗,口不渴,納食不香或正常,小便清長或不利,大便溏軟,形體正?;蚍逝?,寐寧或嗜睡,舌質淡或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細弱或細滑。胰島素、C-肽分泌明顯升高或正常。
證候分析:脾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氣。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虛及肺而致脾肺氣虛,則見神疲乏力,短氣,寐寧或嗜睡,或自汗;脾失健運,則見大便溏軟,小便清長;肺脾氣虛而無燥熱,則無消谷善饑等而見納食不香或正常,口不渴,形體正常;若氣虛夾濕則見小便不利,形體肥胖。舌質淡或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細弱或細滑,胰島素、C-肽分泌明顯升高或正常等,均為氣虛(夾濕)之象。
治則方藥:益氣健脾,燥濕活血。方擬自制降糖湯:生黃芪30~60g,蒼術15~30g,制何首烏10g,五倍子10g,黃連10g,莪術6~10g。
方解:方中生黃芪,性微溫味甘,補氣升陽,益氣健脾,以降血糖,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主要是通過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和改善胰島素抵抗而發揮降糖作用的;蒼術,性溫味苦,燥濕健脾,以助黃芪健脾益氣;制首烏,性溫味苦,補精益血,滋補肝腎,伍黃芪以補先后天之本;五倍子,性寒味酸澀,斂肺瀉火,協黃芪斂汗以治自汗,黃連性寒味苦,清熱燥濕,助蒼術燥濕,且五倍子與黃連合用,酸苦抑甘,以降血糖;莪術,性辛溫微苦,行氣破血散結,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可擴展血管而改善微循環,與黃芪相伍,益氣活血,破瘀而不傷正?,F代藥理研究證實上六味均有降血糖作用。諸藥相伍,共奏益氣健脾、燥濕活血之功。
陰虛(夾熱)型
主要表現:口渴引飲,消谷善饑,小便色黃,量多而頻,消瘦,大便秘結或不爽,或五心煩熱,寐多不寧,舌質紅或微紅,苔薄黃少津或黃燥,脈細數。胰島素、C-肽分泌明顯減低。
證候分析:長期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之品,中焦燥熱熾盛,傷津耗液,則見口渴引飲,消谷善饑,小便色黃,量多而頻,消瘦,大便秘結或不爽;若陰虛復生內熱,則見五心煩熱,寐多不寧。舌質紅或微紅,苔薄黃少津或黃燥,脈細數。胰島素、C-肽分泌明顯減低等,均為陰虛(夾熱)之象。
治則方藥:養陰生津,清熱活血。方擬自制降糖湯:生地30~60g,玄參15~30g,知母15~30g,黃連5~15g,烏梅10g,葛根15~30g。
方解:方中生地,性寒味甘微苦,滋陰潤燥,涼血清熱,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明顯降糖作用。玄參,性寒味苦微甘,滋陰清熱;葛根,性涼味甘,益津液;知母,性寒味苦甘,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三者相伍清熱而不傷陰,以增強生地滋陰潤燥、涼血清熱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三者均有降低血糖作用,葛根又有擴展心腦血管與改善微循環功能。黃連,性寒味苦,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烏梅,性平味酸,固澀生津;二者相合,酸苦抑甘,以降血糖。諸藥相協,共奏養陰生津、清熱活血之功。
氣陰兩虛型
主要表現:神疲乏力,短氣,或自汗,口渴欲飲,納食稍多或正常,小便稍多或正常,形體消瘦或正常,大便通暢或稍干,或自汗,或盜汗,或有五心煩熱,欲寐多夢,舌質淡紅或微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少津,脈細弱。胰島素、C-肽分泌減低,而介于前兩型之間。
證候分析:陰精虧損,肺、脾、腎三臟元氣不足而致氣陰兩虛證。肺脾氣虛,則見神疲乏力,短氣或自汗;胃腎陰虛,則見口渴欲飲,或盜汗,或有五心煩熱,欲寐多夢;氣陰兩虛而燥熱不甚,則見納食稍多或正常,小便稍多或正常,形體消瘦或正常,大便稍干或通暢;舌質淡紅或微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少津,脈細弱,胰島素、C-肽分泌減低,而介于前兩型之間等,均為氣陰兩虛兼有瘀血之象。
治則方藥: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方擬自制降糖湯加減:黃芪30~60g,生地30~60g,蒼術15g,玄參30g,葛根15g,丹參30g。
方解:方中用黃芪配生地降血糖,乃取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與生地滋陰涼血、補腎固精之作用,防止飲食精微漏泄,使尿糖轉陰;蒼術配玄參降血糖,用蒼術取其斂脾精、止漏泄的作用,蒼術雖燥,但伍玄參之潤,可展其長而補其短。上述兩組藥對,黃芪益氣,生地養陰;黃芪、蒼術補氣健脾,生地、玄參滋陰固腎,總以脾腎為重點,從先后天二臟入手扶正培本,降低血糖,確有效果;葛根配丹參生津止渴,祛瘀生新,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多瘀,血液黏稠度高,血液循環不暢,兩藥配伍,相互促進,生津止渴,通脈活血,使氣血流暢,藉以提高降血糖之效。三組藥對相伍,益氣養陰治其本,清熱活血治其標,相輔相成,且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六味藥均有降糖之功效。
陰陽兩虛型
主要表現:小便頻數,甚至飲一溲一,口渴,腰酸腿軟,下半身常有冷感,舌質淡胖,脈沉微。
證候分析: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納氣。腎虛不能攝納水液,則小便頻數,甚至飲一溲一;腎陰虛少,腎陽衰弱,不能蒸騰津液上承,則口渴;腎之陰陽兩虛,則陰不濡、陽不煦,氣血虛空,故腰酸腿軟,下半身常有冷感。舌淡胖,脈沉微均為腎陽虛衰之象。
治則方藥:溫陽育陰,益氣生津。方擬金匱腎氣丸加味:生熟地各15~30g,山藥10~15g,山萸肉10~15g,澤瀉?。保埃?,牡丹皮10g,茯苓10g,肉桂3~6g,制附子8~15g。
方解:方中肉桂、附子溫補腎陽,蒸發津液于上,為主藥;生熟地滋陰補腎,培陰血于下;山萸肉澀肝腎之精;山藥補脾氣;澤瀉清瀉腎火,以防地黃之滋膩;丹皮清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溫;茯苓淡滲利濕,以助山藥之健運。山萸肉(酸微澀)配生地(味苦),山萸肉(酸)配丹皮(苦),酸苦抑甘,增加六味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效。諸藥相伍,共奏溫陽育陰、益氣生津之功效。
總之,李文瑞臨證治療糖尿病,以益氣、養陰、清熱、活血為其大法,其中益氣為主導,養陰為根本,清熱、活血為輔助,四者合用,則達到標本同治、攻補兼施之目的。
中西互參
李文瑞臨證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強調“中西互參”“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診療理念。他認為應根據中西醫各自優勢,發揮長處,如西藥降糖效果好、起效快,中藥改善癥狀好、降糖作用持久。其臨證注重中醫辨證與西醫客觀指標結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指導施治,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例如:一部分患者經過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治療后,血糖、尿糖得到控制,但仍有乏力、便干、失眠、多汗等,經過辨證用中藥可彌補其不足;對于胰島素抵抗患者,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往往均不能使血糖下降,此時采用中醫藥治療往往可獲佳效。
李文瑞在臨床實踐中,面對大部分初診患者,在其燥熱較甚、血糖較高時,一般先選用中西醫的各種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運動、中藥、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等,以盡快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滿意后,則將治療重點轉為防治和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發展。其在臨床治療糖尿病時,適當結合胰島素、C-肽的分泌水平進行辨證論治,即所謂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具體言之,對于胰島素、C-肽分泌正?;蛏叨鴼馓撜?,應施以補氣為主的治療,補氣之劑可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對分泌明顯減低而以陰虛為主者,予以養陰為主的治療,養陰之劑可通過刺激胰島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介于兩者之間者,即氣陰兩虛者,以氣陰雙補為主治療?;钛龇嬗糜诟餍椭?,活血化瘀藥物可通過改善體內微循環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李文瑞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是可取的方法和策略。其臨證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多數已用過口服降糖西藥或胰島素等,但血糖控制不穩定,或高或低,而經配合中藥治療后,多數病例血糖漸呈穩定且有下降趨勢,數月后血糖并不回升。臨床實踐證明,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有兩大優勢:一是中醫藥的作用溫和而持久,二是在降糖的同時,具有整體治療作用,可以活躍微循環,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在抗氧化、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我要留言(入住華醫百科、聯系醫師請留言)
專利;中醫資格證書正在辦理中;請留言! 已為 35684位醫師成功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