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貴教授(1950-) 張家口蔚縣人,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首屆中醫藥高校教學名師,全國勞動模范,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衛生部、科技部科技評審專家,教育部高校設置委員會評審專家。全國著名脾胃病專家,河北省首屆十二大名中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第三~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省管優秀專家,省突出貢獻專家?,F河北省中醫院名譽院長、河北省胃腸病研究所所長。曾榮獲“中國醫師獎”、“中醫傳承特別貢獻獎”、“全國中醫院優秀院長”、“全國優秀院長”、“河北省優秀政協委員”等多項殊榮。在學術上,首創“中醫濁毒理論”,治療臨床多種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等胃癌前病變,療效卓著,打破了胃癌前病變不能逆轉的理論束縛。指導、發表科研論文400余篇,主編各類院校教材10余部,學術專著40余部,獲批專利多項,獲各類科技進步獎30余項。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華名醫協會名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管理教育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科研產業化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醫療合作項目中國專家組客座教授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河北省醫師協會副會長;河北科技進步獎行業評審委員;河北省科技成果鑒定評審專家。
主要論文有:
[1]李佃貴,朱峰,劉建平,張素釗,焦建瑋,張彬彬,張金麗. 立足脾胃論治“濁毒”[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4.
[2]李佃貴,孟憲鑫,顧潔,李剛. 中醫濁邪初識[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3.
[3]李佃貴,王彥剛. 濁毒理論臨床應用進展[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十九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7:5.
[4]李佃貴,張彬彬,張金麗,朱峰,焦建瑋,劉建平,張素釗. “濁毒致病論”在脾胃病治療中的應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8:3.
[5]李佃貴,王彥剛,王麗. 淺談李東垣五臟之脾胃病理論在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8:3.
[6]李佃貴,李海濱,裴林,劉亞欣. 慢性萎縮性胃炎從濁毒論治[A]. .中醫藥優秀論文選(下)[C].:,2009:3.
[7]李佃貴,史純純,崔建從,俞芹,婁瑩瑩,杜艷茹.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胃癌防治中的應用[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09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9:3.
[8]李佃貴,張紈,郭敏,婁瑩瑩,俞芹. 化濁解毒調肝方對肝纖維化大鼠Smads表達的影響[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09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09:4.
[9]李佃貴,毛宇湘,楊倩. 艾滋病從濁毒論治[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艾滋病分會第七次年會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4.
[10]李佃貴,張紅磊,張紅霞,李占彪. 化濁解毒湯對酒精性肝病大鼠NF-κB、TNF-α影響的實驗研究[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暨2010年脾胃病診療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0:6.
[11]李佃貴,孟憲鑫,王彥剛,蘇春芝. 化濁解毒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常用治療法則[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1:2.
[12]李佃貴,劉建平,杜艷茹,姚娜,李玲玲. 穴位貼敷加耳穴配合化濁解毒方治療慢性胃炎痞滿證的療效觀察[A].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2:2.
[13]李佃貴. 濁毒學說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A].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屆李時珍醫藥論壇暨濁毒理論論壇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12.
[14]李佃貴,劉小發. 濁毒研究進展[A]. 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七屆李時珍醫藥論壇暨濁毒理論論壇論文集[C].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研究分會:,2014:7.
[15]李佃貴. 萎縮性胃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濁毒理論在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A].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第十九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結合消化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2007:4.
河北省中醫院李佃貴名中醫傳承人工作室,屋外病患如流,屋內緊張忙碌。
在這間不大的診室里,自西向東擺放了3張長方形診桌,可實現3名病患同時看病。剛診完東桌的病人,李佃貴便迅速起身,前往中桌和西桌之間那把轉椅。待看完西桌患者,又原地轉身,繼續診斷中桌患者。
工作室的流程是:實習醫生或來此學習的大夫進行初診,詳細了解病情。之后,再由李佃貴終診、開方?!斑@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還能讓中醫教學和傳承達到最佳效果?!眲⑿“l說。
中醫要發展,傳承是關鍵。近年來,作為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佃貴堅持不分門戶、不分地位、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則,傾其所有,將所學傳授給勵志于發展中醫的年輕人。
在治學育人方面,李佃貴有著自己的風格和嚴謹的要求,他給學生們立了5條基本原則:講醫德,讀經典,重臨床,練好字,有悟性。
練好字這點,尤其特別。李佃貴常說“字如其人”,字,往往反映出個人的素質和境界。寫一手好字,對中醫來說意義更為重要,因為這是對患者的尊重,更是對生命的敬畏。他要求,每位學生每天都要抽出1個小時的時間,練正楷字,抄方也必須要工整清楚。
一次出診中,跟診學生抄方時字跡潦草,藥物劑量12g中“g”寫得不標準,這讓李佃貴表情凝重。他語重心長地教導說:“不要認為抄方是一件小事,就漫不經心?!甮’寫得不清,拿藥的時候,很有可能被看成‘9’,12克就變成了129克,這樣劑量就出了大錯。你毫不注意的一個小細節,對患者來說可能就要賭上性命?!睂W生當場臉紅,下決心要改正。
“還有中藥名稱的抄寫?!ㄅOァ畱雅Oァ?,一字之差,藥效卻截然不同?!『伞巧賹懸粋€‘后下’,就會影響藥物功效?!崩畹栀F說,“醫生醫技要高,更重要的是細心、負責?!?/span>
數十年辛勤耕耘,李佃貴主編了《中醫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內科學》《中醫學習指導》《中醫護理學》等11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培養了碩士生91名、博士生31名,向上萬名中醫本科生授過課,其中產生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6名、全國及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3人、國家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14人,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李佃貴,創立“濁毒理論”及“化濁解毒”療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對待患者,他主動加號、開便宜藥,耐心解釋深奧的理論。傳承所學,他堅持不分門戶、不分地位、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則,傾其所有。他還要求學生練好字、抄好方,以嚴謹的作風善待患者,敬畏生命。
2017年6月,時年67歲的河北省中醫院醫師李佃貴接受表彰,被授予第三屆“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從醫數十年來,李佃貴謹記“醫乃仁術”古訓,主張“承古而創新”。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他創立了“化濁解毒”療法。如今,李佃貴依舊表示,要堅守臨床,將余生全部獻給中醫的傳承和發展。
治學開創濁毒理論,摸索出四步調胃法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病之一,患者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在此基礎上伴發的腸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被視為胃癌前病變。
在臨床實踐中,李佃貴發現,相當一部分患者用常規方法治療效果不理想。這樣的病人,大都舌苔黃厚黏膩,大便黏膩不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這是濕熱中阻,脾失運化,但李佃貴認為,這其中應該還有更加貼切的理論解釋,而且應該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新的治法。
于是,李佃貴開始有意將脾胃病方面的基礎理論進行臨床驗證,并在治療中細心觀察病例,加以認真分析和總結。經過多年研究,李佃貴發現這些患者體內大多有濁氣有毒邪,屬于“濁毒證”,應該以創新跳出固有模式,化濁解毒。一個新的理論在他心中逐漸成熟起來,這就是“濁毒理論”。
濁毒,是對人體臟腑經絡及氣血陰陽均能造成嚴重損害的致病因素,也是多種原因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運行失常,機體內產生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正常排出、蘊積體內而化生的病理產物。而濁毒證,就是以濁毒為病因,使機體處于“濁毒狀態”而產生特有臨床表現的一組或幾組癥候群。
基于“化濁解毒”的路徑,李佃貴摸索出了“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濁、健脾和胃”四步調胃法,使治療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大增。
“濁毒理論”始于內科脾胃病,如今已廣泛應用于慢性肝病、心腦血管病、腎炎腎病、尿毒癥、風濕免疫病以及外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等50余種疾病的治療,均取得明顯療效?!盎瘽峤舛尽悲煼?,也擴展到18種。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濁毒證重點研究室和河北省濁毒證重點實驗室等相繼成立,李佃貴著述的《中醫濁毒論》等10余部學術專著已經出版。他還發表、指導撰寫論文400余篇,獲各類科技進步獎30余項。數萬名患者,也因濁毒療法而深深受益。
我要留言(入住華醫百科、聯系醫師請留言)
專利;中醫資格證書正在辦理中;請留言! 已為 35684位醫師成功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