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齡 男,漢族,1927年6月生,2022年6月5日2時44分在長春逝世,享年96歲。
中共黨員,長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1948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吉林省名中醫。
1927年出生,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獲得者。從醫60余年來,長期奮斗在中醫醫療、教學和科研一線,致力于中醫骨傷科學的研究,是天池傷科的代表性人物,其手法在我國北方獨成一派,在全國中醫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為中醫藥防治骨傷科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1943年,劉柏齡正式學醫,在叔父身邊開始悉心學習中醫理論,并跟隨叔父出診1955年至1956年11月,在吉林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1958年8月10日至1960年,在北京中醫學院進修學習。
1946年10月初成立“劉柏齡中醫正骨診所”,正式接待病人。1948年初成立了扶余縣第十八區(三岔河鎮)中醫聯合診所。1951年,調到區人民衛生所(今扶余縣人民醫院前身)任中醫師。1960年至今,工作于長春中醫學院。
擅長治療:股骨頭壞死、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退行性骨關節?。?、頸、腰椎?。ㄗ甸g盤突出、椎管狹窄等)、強直性脊柱炎、滑膜炎、骨髓炎、骨結核以及復雜骨折等骨傷科疾病 。
兼任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資深主席;全國中華骨傷醫學會終身榮譽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原副會長,現任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顧問;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才研究會骨傷人才分會常務副會長;美國世界骨傷專家協會副主席;美國國際華佗中醫學院教授兼副院長?!吨袊嗅t骨傷》雜志(國家級)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受聘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干部保健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受聘為廣東省中醫院繼承國家名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07)、受聘為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醫學顧問、主任導師(2007)、受聘為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2007)。
他在古人經驗的基礎上,在骨傷科臨床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腎亦即治骨”的學術思想。他認為腎藏先天之精,稟賦于父母,受助于后天之水谷,腎精充足則身強體壯,筋骨剛韌;腎精不足,幼則成長、發育遲緩,筋骨軟脆,年長則體不強健,筋骨松軟,甚或別生歧異,故在治療時,若因先天腎精不足引起之筋骨發育遲緩,骨生僂疾等諸候者,當以調養脾胃為先,以后天水谷之精,充補先天之不足,以強健筋骨而療諸病候。年長因腎精不足而引起的諸骨疾病,常伴有腰膝酸軟,或不能久坐,或不能健步,或頭項不能轉搖,或手攝失職不能抓取等,除調補脾胃,扶助正氣外,且以補腎益精的方法為治。若系勞倦失護或外傷誘發骨贅者(骨質增生)則以補腎養肝的專門方藥施治。
①骨質增生丸的研究(1987年獲長春發明一等獎,1991年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2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②風濕福音丸的研究(1987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③健骨寶膠囊的研究(1999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④壯骨伸筋膠囊的研究(2000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⑤復肢膠丸的研究(2003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曾獲吉林省政府吉林英才獎章;1995年被吉林省政府評為吉林省終身教授(吉林省名中醫);1999年被原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評為“二十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國醫楷?!睒s譽稱號;2008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全國首屆中醫骨傷名師”并獲金鼎獎;2011年被長春市衛生局評為“衛生忠誠獎”。全國華佗金像獎(1986)獲得者;獲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獎(1983),省優秀科技人員獎(1987),省醫藥先進科技工作者獎(1996)。 省政府授予人民教師(1986)榮譽稱號,并獲得資深名醫(2000)榮譽稱號以及全國杰出科技人才(1997),跨世紀骨傷醫學杰出人才(2001年金杯獎),世紀骨傷優秀杰出人才(2004環球金杯獎)。
在國內外醫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運用中醫腎主骨的理論治療骨質增生(骨關節?。┑捏w會”;“我國骨傷科手法治療的淵源發展及應用”、“二步十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點刺‘暴傷點’治療急性腰肌扭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辨證施治”等為理論與實踐的代表作。其中有關“腎主骨”的理論在骨傷科臨床的應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國內占領先地位,展現了他“治腎亦即治骨”的學術思想基礎(文章發表在1973年第2期“新中醫”雜志上)。
主編、參編、編著出版醫學著作20余部,其中主編教材四部:①《中國醫學史講義》(人民衛生出版社,1962);②《中醫骨傷科各家學說》(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③《中醫骨傷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④DVD光盤《劉柏齡治療腰病手法》(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另主編《中醫骨傷治療彩色圖譜》(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編著《劉柏齡治療脊柱病經驗擷要》(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主編《圖解中醫骨傷名家手法精華》叢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等。
國醫大師,中醫骨科專家,“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天池傷科流派第三代傳承人劉柏齡,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6月5日2時44分在長春逝世,享年96歲。
劉柏齡,國醫大師,吉林省終身教授,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至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首屆“中醫骨傷名師”,“20 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及全國華佗金像獎和吉林英才獎章獲得者。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教師”光榮稱號,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國醫楷?!狈Q號、“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和“成就獎”。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醫學著作23部,取得科研成果9項。
劉柏齡教授一生從事中醫骨傷科學研究,從醫70余年,任教60余載,崇尚“腎主骨”理論,提出“治腎亦即治骨”的學術思想,形成了當代的“補腎學派”,為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杰出貢獻。
1927年6月,劉柏齡出生于吉林扶余。
1956年,從吉林省長春市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兩年后到北京中醫學院繼續進修。
1960年,到長春中醫學院任中醫外科教研室主任,1980年參與編寫《中醫傷科學》,教材應用十余年之久。
1986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人民教師”榮譽稱號
1986年被授予全國華佗金像獎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英才獎章
1995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終身教授(吉林省名中醫)”稱號
1999年被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授予“20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
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國醫楷?!狈Q號
2007年被授予全國首屆“中醫骨傷名師”榮譽稱號
2008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首屆中醫骨傷名師”榮譽稱號并獲金鼎獎
2014年被授予“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2017年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2019年被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
他把一生奉獻給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工作中,把功勛偉業寫在中醫骨科臨床和教書育人的事業上!
送別當今中醫骨科界泰斗劉柏齡教授!
致敬國醫大師!一路走好!
我要留言(入住華醫百科、聯系醫師請留言)
專利;中醫資格證書正在辦理中;請留言! 已為 35684位醫師成功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