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女,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醫療質量先進個人、廣安門十佳中青年醫師、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從事呼吸和熱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特色學術專長。擅長中醫特色治療慢性咳嗽、彌漫性肺間質疾病、肺結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國家973和科技部重大項目課題,獲得華夏醫學科技獎、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等獎勵。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編寫學術專著9部。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中聯國醫堂館社區服務專委會常務理事等。
中醫特色治療慢性咳嗽、彌漫性肺間質疾病、肺結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物理降溫是高熱患者除藥物治療外,最簡易、有效、安全的降溫方法。一般發燒不超過38.5℃,多首選物理降溫方式退熱。物理降溫方式較多,需嚴格掌握正確的操作方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一、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
1、多喝水:發燒時多喝水不僅可以補充液體,還可以加快排汗、排尿,促進體內的毒素以及代謝廢物排出,利于病情盡快康復。
注:建議多喝溫開水,且少量多次飲水,不宜喝冷水或瓶裝果汁。
2、毛巾濕敷法:適用于一般發熱較低的患者,將浸濕冷水的毛巾擰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額或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達到降溫目的。
注:建議每3-5分鐘更換一次,且體溫降至38℃以下則停止使用。
3、冰袋冷敷法:將適量冰塊放入冰袋中,再加入適量水,外面包裹上一層毛巾,放置在患者的前額15分鐘即可,一般不選擇該法退熱。
注:冰敷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出現皮膚蒼白、青紫等情況,應立刻停止,以免凍傷。
4、溫水擦浴法: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水的溫度為32-34℃比較適宜,每次擦拭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擦拭的重點部位為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
注:擦拭后需擦干身體,穿好衣物,避免著涼,且長有疹子的寶寶不宜用此法。
5、酒精擦浴法:用75%的酒精100毫升,加27℃-30℃溫水等量,用毛巾從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到腋窩、腹股溝處。
注:不宜擦心前區、腹部、足心部、后頸部,且3個月以下嬰幼兒及麻疹患者不可用此法退熱。
6、松被散熱法: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也容易被家長忽視。發熱時嬰兒忌用厚被包裹,幼兒忌穿衣過厚,高熱時應松開包裹,解開領扣與褲帶以利散熱。
注:利用該法降溫時,注意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以免導致患兒著涼。
7、熱水泡腳: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浸泡時可以輕輕按摩足部,以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注:泡腳時水溫在40℃左右,可浸泡20-30分鐘。
二、物理降溫的注意事項
1、對冷敏感的患者不宜使用冷敷等方法降溫,以免使患者出現寒顫。
2、不論采用何種降溫方法,均應同時在足心置熱水袋。
3、有出血傾向皮疹、皮下出血點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
4、物理降溫30分鐘后測量體溫,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及神志。
5、使用冰敷降溫要經常更換部位,防止凍傷。
6、如物理降溫效果不佳,需要及時就醫。
我要留言(入住華醫百科、聯系醫師請留言)
專利;中醫資格證書正在辦理中;請留言! 已為 35684位醫師成功辦理